top of page

📖超越生死的智慧:從李連杰到人類圖的心靈探索(四)

  • 作家相片: Bee
    Bee
  • 5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5月25日


ree

李連杰「超越生死」25年佛法修行第四階段讀後心得(P.175-195)


1. 李連杰書中提到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,理解詞彙並清楚定義的重要性,他提到對於「心」、「心性」,還有「放下」、「當下」,經過多年的修行體悟才有了清楚的見解,如果不能清楚核心的概念,知道越多反而會越糊塗。我個人蠻同意他的觀點,但我也認為語言文字都有其限制,重點還是認真學習之後需要親自在生活當中去體會,才能有屬於自己深刻的領悟。這也是人類圖系統一直強調生活實驗的重要,也提到人類圖的核心~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~回到內在當下的覺察,唯有不斷練習才有機會去除外在的制約並整合內在的意識與潛意識,超越二元的設定,成為生命的觀照者。


2. 「道在紅塵中」,這個部分的內容與上一個段落相連,李連杰非常想專心的修行,但他的上師卻阻止他,並說:「你仍有使命與責任」,李連杰問老師「那會是什麼?」,上師回答「你會從經驗中知道。」,並強調結合生活與修行的重要。這裡有一小段話我非常喜歡~「道人若要尋歸路,但向麈中了自心。」,查了一下這句話是出自「六祖壇經」,簡單來說,意思是要找回真正的自己只需在世俗生活中觀照、覺察並明白自己的本心,外在環境雖然重要卻不是核心,人生的答案始終在內。


3. 閱讀這一段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李連杰提早結束閉關,陪伴憂鬱症的女兒,尋找真正的快樂,李連杰參加同樣的課程可以線上、實際聽課不下10次,從聽課再把所學化為實際的行動與體驗,真正的落實所學在生活中,這裡也提到愛的重要,從愛自己開始擴展愛的同心圓。李連杰不到20歲的女兒加入西方的佛教團體,與一群年齡相仿的夥伴共學,他們不追求主流的認同,一起討論「我是誰?」、「想追尋什麼?」、「如何完成心中的願望?」,這讓她找到了回家的感覺,知道如何快樂。這裡李連杰提到原本他以為自己可以指導女兒學佛,但走過陪伴女兒的過程卻認為女兒更像一位幫助自己的老師。


我認識不少在修行的人,有些人非常精進的按照法門的功課在進行,有些人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或法門,而是在生活當中練習時刻向內觀照,例如人類圖系統的方法,個人認為以上都很好,只要是適合自己的方式,但不論是在團體中或個人修行,情緒似乎都可以是修行或個人成長成效的指標,雖然情緒的本質跟人生一樣如海浪潮水般起伏跌盪,但一個人如果越來越自在,內心越來越輕鬆,相信也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,畢竟人生會發生什麼不由我們決定,但不管發生什麼,內心的感受及如何看待發生卻是可以由我們決定,當我們成熟了就會懂得順流而活,生活的內外在阻力都會減少,這也是人類圖內在權威排第一的能量中心為什麼是情緒中心的原因,然而這尚未成熟的動力暨覺察中心,是身而為人的喜也是悲,情緒讓人生豐富也讓人生辛苦,但假以時日,人類終將走向情緒成熟運作的年代,屆時會如何呢? 拉板凳視目以待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Rainbow Seeds Studio

洽詢預約請聯繫:

  • Facebook社交圖標

© All rights reserved 輪播種子工作室

  統一編號:91754793

bottom of page